班级里的XXX小朋友患有感统失调,妈妈带他来报到的那天,就表现和大多数小朋友不同,好动、烦躁、不愿意和老师对话。
开学后,孩子的反常言行更为明显,上课不能集中精神,坐不到5分钟就开始自言自语,并且不管什么时候手上总要捏着一件东西,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只有他在玩早上发下来的英语磁带,对于老师的提醒,他好像浑然不知,自顾自玩得高兴呢。老师收掉了他的磁带,他立刻像遇到危险的小刺猬一样,充满了反抗和害怕,对着老师哇哇大哭,然后把自己紧紧抱住,,任凭老师如何劝导和安抚,他就是不说一句话,完全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可是,中午用餐,他却是班级里第一个吃完饭的孩子,而且饭盒里一粒剩饭都没有,午休的时候他喜欢和老师说话,这时的他表情轻松,非常爱笑,和课堂上那个固执、不听劝告的孩子判若两人,真不知道他是个沉默的孩子还是爱讲话的孩子。
书写的时候,他也有一些奇怪的地方,明明看着作业本上的格子,可是他写的每个字都在格子外面,写得又大又粗,老师帮他擦掉,告诉他应该怎么写,让他慢慢来,可是他却急得额头上都是汗珠,一会会就又都写好了,无论老师怎么指导,他写的字始终是又大又粗,要是老师纠正的次数多了,他便急得哭了,想要表达,但是语言很不畅通。
看着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我们任课教师都替他着急,于是到孩子家里,和他妈妈进行了沟通。
孩子妈妈告诉我们,孩子从小体弱多病,特别招人心疼,因此他们采取了无微不至的抚育方式,经常抱孩子,天气情况稍有不适,便不带孩子出门,很少让孩子在公园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吃饭、穿衣都是家长包办,从来不训练孩子手脑并用的能力。等孩子稍大些了,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不合群、语言表达能力差、身体协调性弱、动手能力糟糕,并且性格固执、不听人劝。家长感到事态严重了,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这才知道孩子患上了感统失调。
在和孩子妈妈的沟通中,我们达成一致,家长和老师都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当孩子出现异常的举动或烦躁的表现时,老师们会耐心对待、细心安慰,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也希望家长能每天及时地帮助孩子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 坚持每周的康复训练,加强家校联系,为孩子能学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多快乐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