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信息的下载》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46课内容。此课是在学生已学习掌握了浏览器的使用及如何利用中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网站后,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互联网中查找所需的网址,将所需要的网页上的图片、文字等材料下载到本计算机上自己的文件夹中的方法,操作性技能比较强。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如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教,会造成学生在网上查找信息、保存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热点实事,充分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小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实事整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在网上有目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课时的设计:
《信息的下载》这课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是让学生在正确地掌握浏览器工具按钮的使用及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快速查找相关网站后,掌握怎样快速地保存、下载网页中的图片、文字及各种声、像资料,培养其正确的操作技巧。但这节课在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也是教学中的重点,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在网上查找资料,并有目的进行筛选,整理的能力作为本节课教学的发展目标。因此,本课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共同完成教材中的任务,并初步尝试查找网址下载资料,简单整理评价。第二课时:发展教育,提出一个共同研究的主题,快速查找、下载,并进行有效信息的整理,做成自己的多媒体作品,采取个人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交流自己利用学习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作品的收获。
三、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
结合苏州召开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这个热点实事,在课前设计出整合的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整合任务(课前)。(1)认知目标:①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网页的方法。②学会如何将每一网页中的其中一段文字拷贝到自己的文件中。(2)信息素养:①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②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3)能力发展:①培养学生在网上迅速搜集信息、保存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
2、提出任务。搜索有关介绍“苏州园林”网站或网页,将上面的文字与图片下载保存,并整理制作以电子小报的形式汇报。
3.从任务中引出信息技术学习目标。
4.为完成任务,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网页的保存方法;文字、图片的下载保存方法。
5.学生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完成任务。将保存下来的图片文字整理组合制作电子小报。
6.任务评价,突出信息技术目标:立足于“教学过程”,以民主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小组自评与互评、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小组与个人。评价的内容从交互氛围与效率、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参与性与协作性、学习方法与手段、学习效率与效果、完成任务的情况、最终完成的作品质量、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协同学习的方式,共同来完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联系热点实事,明确学习任务。
课堂一开始,我先请学生讲一下在苏州召开世界遗产大会的重大意义以及大家的感受,让学生交流一下作为苏州的一份子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怎么样来把苏州最具特色的园林介绍给各方友人?然后巧妙地利用现代教育音像技术,通过让学生看《苏园六记》的录象画面,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接着再师生共同归纳方法有意识引导学生提出:“我作为苏州的小市民,应当掌握和了解更多的有关苏州园林的知识,更好得宣传她们,保护她们,让世界各地的人民更多的知道苏州园林,吸引更多的人来苏州旅游。”向学生提出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作品,作为宣传材料,通过网络发送给全国的小朋友,诚邀他们来苏州旅游。最后通过让大家提出可能有的各种困难,共同引出本课的学习任务(上网查找苏州园林网站,下载与苏州园林有关的图片、文字等),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的目标。
2.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共同完成。
在具体教学中,分为自主探索和协同学习两个过程。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提出的困难,自己看书,边看边操作,对不明白地方作一标记,完全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定学习进度。而在协同学习阶段主要是先由同位讨论,后由以四人为小组,先由组长收集全组的不懂问题,然后组织全组给予解答;接着继续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展开讨论,最后由组长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智力。
全班学生利用教材、计算机及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展开讨论,经组长整理后,在全班汇报,着重体现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发展学生智力。在此环节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老师则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疑难问题的理解。在学科教学中,给学生汇报交流的机会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4.利用学习成果,完成提出的任务。
在学生掌握了完成任务的技能方法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去完成自己提出的任务:(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介绍苏州园林的电子作品)。学生开始上互连网利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搜索到若干与苏州园林相关的网址,并下载图片,保存文字,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最后根据自己预定的主题,对下载保存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简单的组合,初步制作一份自己的作品。
5.评价交流,突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
学生在掌握了如何保存图片、网页,如何保存一段文字的技能后,将下载后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并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由同学们进行评价。通过成果的交流评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的学习长处得到弘扬,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激励,还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同时,我先让学生个别交流,最后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大家,其中大部分同学跃跃欲试,在教师机上向大家呈现(当然可以利用网络的广播功能,但此种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文件及文件夹的技能)。最后在学生评价作品时,老师通过两个问题:“你做的这份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或意义在哪儿?” “你制作的作品中的图片、文字是怎么来的?”进行引导,完成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总之,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加强信息技术学科与各类学科知识的整合意识,让学生真正懂得信息技术就是一种帮助自己学习的工具,优化教学过程,充分给学生探索、协同学习,自我评价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