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激发学习情趣的练习课教学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第一板块教学为例
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殷定芳
苏教版教材在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通过这样的综合练习,我们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每个单元的练习主要包括“学习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这几个板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个单元练习中的第一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注重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根据学段的不同,所安排的内容与表现的形式也不相同,第一学段是“学用字词句”,第二学段是“处处留心”,第三学段是“语文与生活”,这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层次性。
众所周知,练习课是枯燥乏味的,它不像课文那样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只有听、说、读、写的练习内容,每个板块之间还相对独立,缺少衔接,学生学得没有情趣。这里所说的“情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二是兴趣。那么,我们如何在这无趣的练习课中荡起“情趣”的涟漪呢?
一、与生活相结合,以实践激发情趣
练习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这让学生不陌生,很快有了情感的共鸣,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之中。此类练习以生活为切入点,源于生活又宽于生活。我
们教学时不能局限于生活,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意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获得语文的知识和能力。
一年级下册《练习三》中的“学用字词句”安排了“认
汽车”和“补充句子”两项练习。汽车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低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见过哪些汽车,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学生兴趣盎然,说得头头是道,课伊始,趣已生。再让
学生回到课本,借助拼音读准汽车的名字,通过看图,大概了解每种汽车的作用,帮学生建立起了词语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在完成第二项补充句子时就得心应手了。特别是第三个句子,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补充,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写一写,充分启发他们的思维,从而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来。
二、与文本相结合,以感悟激发情趣
每个单元练习的安排虽自成体系,又与本单元所学课文有一定联系,有的是对单元课文的有效补充,有的是对单元课文的适度延伸,有的是对单元课文的主题升华……练习中的内容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这样练习的引导才不致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这样的生长点,在练习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让学生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体验练习的乐趣。
四年级上册《练习六》的“处处留心”讲的是关于“诚
信”的话题。综观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诚实与信任》《珍
珠鸟》《九色鹿》,都是和“诚信”有关的。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先引导学生回顾这三篇课揭示出“诚信”的话题,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之前就能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品读“处处留心”中关于“诚信”的小文章,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有了前三篇课文的情感积淀,再加上生活积累,这样有机结合,学生领会文章内涵就容易多了,也深刻多了。而关于诚信名言警句的补充,更是让学生在读读背背中加深了对诚信的理解。
三、与插图相结合,以形象激发情趣
我们的教材中,编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精心安排了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在理解课文时起到了重要作用,练习教学时插图也是个好帮手。对于小学生来说,以形象思维见长,图文并茂,更能让他们接受和喜爱。我们在教学时,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能
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新颖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给 |
学的点点滴滴。在苏教版教材的练习中,对学习习惯的培 |
|
学生开辟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
养尤为重视,安排了多项内容,如查字典的习惯、读书做 |
|
二年级下册练习四“学用字词句”是关于用部首查 |
记号的习惯、预习的习惯等。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
字法查字典的练习。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出示练习中的 |
在潜意识中学习就会更投入,更轻松。 |
|
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再指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 |
四年级上册《练习三》“处处留心”安排了读书做记 |
|
他们在干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老牛舐犊” |
号的学习。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
|
这个成语,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词语,理解字义。 |
但还需要教师的指导。读书做记号,是学生思维的过 |
|
在理解字义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插图,让学生 |
程,这样的读书更有效果。教学时,我们首先指导学生 |
|
结合插图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理 |
认识相关的记号,明白它们的用处,领会读书做记号的 |
|
解了词语,也为下面补充句子作了情感铺垫。这样让学 |
好处,再用学到的记号去读书。这样活学活用,学生品 |
|
生学会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使得单调生 |
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必将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久而 |
|
硬的理解变得有温度,有情感,学生既有理性的认识, |
久之,就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
|
又有感性的认识,对词语的理解才更全面。在理解词语 |
六、与贯通相结合,以提升激发情趣 |
|
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
|
|
|
四、与游戏相结合,以活动激发情趣 |
综观各学段之间的练习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其实 |
|
有多项练习前后是相互关联的,如中段有加标点,高段 |
|
|
|
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顺应 |
也有加标点;中段有写拟人句,高段也有写拟人句。学 |
|
学生的天性,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将知识 |
段的不同,安排的练习尽管相同,但训练的侧重点不 |
|
以游戏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是喜闻乐见的。我们 |
同,要达成的目标也不一样,后面的练习目标必然在原 |
|
的练习教材中已经关注到这一点,许多练习都可以与 |
基础上有很大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关注教 |
|
游戏相结合。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选用适宜的游 |
材前后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 |
|
戏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 |
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
|
浓厚,学习更加主动,学习效率更高。 |
这里以三年级上册《练习二》和六年级下册《练习 |
|
六年级上册《练习二》将“开心辞典”这个有趣的电 |
四》为例,同样是理解不懂的字词,但训练的侧重点是 |
|
视节目搬到了课本中,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同音词的 |
不同的,三年级侧重于教会学生查字典理解,而六年级 |
|
理解和运用。教学中,我们先模拟“开心辞典”来演一 |
则侧重于教会学生在查字典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 |
|
演,通过主持人与答题人的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 |
解。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练习四》时,我们还是要从查 |
|
区分了“化妆”与“化装”,进而引导学生明白语文学习 |
字典解词练起,但要解的字较为生僻,与平时理解反差 |
|
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 |
较大,有了更多义项,更难区别,这就要求学生还要联 |
|
加以认真辨析。接下来选择同音词、自己出题等,我们 |
系上下文和生活的实际细细地体会。教师可先引导学 |
|
依然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学生 |
生复习三年级学的查字典解词方法,但同时又要结合 |
|
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明白了从同义项、范围大小、词义轻 |
书中练习引导学生知道解词还要细细体会句子。通过 |
|
重、所处语境等方面区分同音词。 |
这样一个有梯度的训练,降低了难度,实现了学习内容 |
|
五、与习惯相结合,以养成激发情趣 |
的融会贯通,让学生有信心去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词语。 |
|
语文实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单 |
|
|
|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 |
元练习就是语文实践不可缺少的载体。练习课的教学, |
|
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 |
首要的任务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我们要以各种 |
|
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 |
形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来丰富练习课教 |
|
惯,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习惯的培养不是一 |
学的内涵。这样,才能沿着新课标中的阶段性目标层层 |
|
朝一夕的事,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渗透在平时教 |
推进,螺旋上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