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禄晓雯
刚从师范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时,一些教师前辈们就向我们推荐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感受颇深。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它交给我们教师如何去做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民教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我是一个新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像别的教师学习是我一直以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方法。看了大教育家的建议之后,略有改观。
作为教育舞台上的一名新手,几乎能够向每一位教师学到东西,哪怕它比你在工作只有几年,但是学习别人的工作经验要注意节约时间。如果你一个挨一个地去听听所有教师的课,那是很难得到教育技巧的要领的。“在一个由几十名教师组成的集体里,要比在小型学校里更容易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确,在大的教师集体里,有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要提高自己,除了多想老教师学习之外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它需要对个人的思考,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由于自身实践经验不足,往往会摘录一些别人的备课方案去上课,但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结果很不理想。然后我又会试着去听同轨老师的课,吸收他们上课的精华,再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发现效果还是不怎么理想。读了这条建议之后,我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没有想到借鉴别人的经验,而是不知道怎样学习别人的经验。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样:“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我们一味地把课堂教学像复印一样拷贝到自己的课堂中,你学会了模仿,却没有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案?为什么要这样教?所以得到的结果自然是相差甚远的。除此之外,在这条建议中,我还发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你自身的能力,从别的教师那里学到了多少教学经验,还有很多是需要你自己去探索的。每个学生都出生在不一样的家庭中,他所接触到的事物,他对学习的态度,他的家庭因素,以及自身的智力情况等,都会决定你的教学效果。你需要了解的不仅是自身的能力,别的教师的经验,更多的是学生本身的接受情况。
我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当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经常请教有经验的教师,让他们给我一个肯定的答案,或则详尽的解释。在新教师的考核课和汇报课中,我遇到了许多教学上的难题,例如:如何掌握好上课时间。这对于新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新教师也包括我,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常常会控制不好时间,有时教学过程太快或者准备的资料不够充分,这样一节课四十分钟可能三十分钟就讲完了,就会有多余的十分钟,这样就会出现“冷场”。另一种情况则相反,教学过程过慢可能会使学生激发不出其兴趣,或导致内容来不及讲完,就造成了“拖课”现象。
在这方面我虚心请教了学校的一位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她告诉我:在上课的过程中谁都预料不到学生们会有如何的“突发状况”,有时一个问题学生会联想到很多的东西,有的甚至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这就需要你老师将其思维引导到教学内容上,不然由着他“胡乱想想”那这堂课上一个小时都不够了。还有的时候,在教学生学唱歌普的过程时,教师可能认为这一句不是重点,然而当学生歌唱时,翻来覆去唱不好,那也需要老师的“临场发挥”了,要及时的修改教学方案,“对症下药”。。。。这些都是针对时间过长需要解决的要点,而对于防止“冷场”则相对来说要容易些,在正常的教学资料准备完毕之后,可多准备一些课外延伸的内容,万一内容都已教授完毕,但还有一些时间,这时就可以将“候补资料”用上了。
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不断深入学习,以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学习有很多的途径,看书,观察,思考……而处于教师集体之中,又该如何学习别的教师的先进经验,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听听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阐述的呢?大师给了我们一条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你先看看所有低年级教师的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那就是:你先看看所有低年级教师的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这样,你就到这个班的教师那里去听课吧。练习本里包含着全部教育过程的成果。字写得好坏,取决与儿童阅读的怎样,也取决与他们阅读的数量。
书中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要提高教学法的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个人的思考和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联系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来,我们在学习别的教师经验的时候,看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于是乎不假思索生硬地用于自己的课堂中,取得的效果却背道而驰。寻求原因正是因为这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一份思考和探究的精神。正如书中讲的“学习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可见学习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种教学方法适合这位学生,也许却不适合那位学生。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于上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研究、观察、探索的对象相距很远的,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这就意味着:要理解一件事取决于哪些条件。否则,既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学到别人的经验。
我想要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最起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内功。这样在看到别的教师有好的经验的时候,你才有能力破解支配他经验形成背后的思想。在与自己的思想、行为的对比碰撞中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要有一双善辨的双眼,善于观察。能从别的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从他的学生的说话、写字之中,洞察到他的经验痕迹。教育教学润物无声,如果不能从平凡之中见别致,你就永远学不到别人的经验。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等你意识到的时候,永远没有时间给你弥补错误。
再则,要有一个谦虚的心。“谦虚使人进步”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老教师身上有厚积的经验,年轻教师的身上有时尚的思想;名教师有成功者的风采,普通教师有甘为人梯的情怀……哪怕是一个失败的教师,他身上还有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呢?
是呀!我们所从事的是天底下最辉煌又最平淡的事业,是叶的事业。当人们赞赏那挂满枝头的鲜花,当大家把目光聚集在累累的硕果,却往往会忽视了叶的奉献。叶的一生是勤勤恳恳的辛劳,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今年的叶繁枝茂并不见得可以满载而归,却一直延续着无尽的生命力。对于孩子的进步,对于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对于教育研究的成果,还是让我们不要太过于急功近利,当我们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整理好那肥沃的土壤时,不要过高地期望着幼苗快快地长大,毕竟,幼苗的成长是有很多因素制约的。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巧妙地学习。对于学习别的教师的优秀经验,或许你看到的只是某个方面的优秀,而你要学习的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的系统。这就是我这次读书学习得发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自己-----他要求我们始终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引用教育家的花更贴切:“今天把种子播种到修整得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今天所作的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若干年才能能对他作出评价,这就是教育工作的非常重要的规律之一。今后我要进修自己,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自身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