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挣得面包,而是使每一口面包都香甜。 ------美国心理学家 安吉尔
让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袁平霞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小王。他对学习毫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经常不带书本和作业,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甚至,有时还在课堂上捣乱,影响其他同学上课,与老师和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敌对的关系。这使得小王对学习越发不感兴趣,也对学校、老师和家长非常排斥。针对他的问题,我开始留心他的举动,渐渐发现小王对学习虽然无心,但平日里对卫生劳动却特别感兴趣,不管多脏多累的活他都乐意抢着做。注意到小王对卫生比较感兴趣,感到从这方面入手,可能会和他比较容易接近,所以我们的第一次接触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我问他:“你劳动这么勤快又有条理是跟谁学的?”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平时在家就经常自己做。”我赞赏地边点头边说:“啊!原来你这么聪明!”
“有时候爸爸也会这么说。可是妈妈总是说我笨得像头猪。”
“那你自己认为呢?”“我有时聪明,有时笨,尤其是上课的时候特别笨。”
“何以见得?”“我一上课就会不想学习。”“其实,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真的吗?”在我再次肯定后,他滔滔不绝地跟我聊了起来……
调查发现:小王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好,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一是母亲的打骂,父母只顾挣钱,对他缺乏关爱;二是有些教师不了解他的个性,认为他不爱学习,已经无药可救,还告诉他成绩不好要留级,而每年都没有留级,他认为是老师在吓唬人而已;三是父亲溺爱,导致他学风懒散。
针对小王的问题,我在家访中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告诉他们家庭教育不当是造成小王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应该多注意孩子的感受,不能一味地打骂,要与孩子多交流,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渐渐引发他的学习兴趣。另外,要多和他交流他感兴趣的问题,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调查还发现:小王对于历史类书籍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很是崇拜。
起初,我鼓励他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并且把故事的内容讲给我听。在他讲完后,则有意识地让他发现这些英雄人物值得学习的地方。果然,一段时间以后,小王逐渐改变了学习态度,上课不但能听讲而且还能举手发言,特别在语文的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有时,还能受到老师的表扬,他终于告别了厌学。
作者评析:“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小王就属于这类“问题学生”。在平时,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教师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 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保护。班主任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
对“问题学生”要讲究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
另外,对于这样的学生,光靠一个人去帮助,难免力薄势单,顾此失彼。因此,我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争取家庭的支持与配合。课下我及时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经常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是否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还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及时关心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
总之,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我们必须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了解并尊重他们,才能够有效果。
作者简介:袁平霞,女,1980年3月出生,2000年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苏州市沧浪区友联第二小学校语文一级教师,现任中年级教研组长。在语文教学方面成绩较为突出,2003年在沧浪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2004年教学《清明上河图》一课,获苏州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二等奖,获沧浪区一等奖;2005年承担公开课《跟踪台风的卫星》,获得好评,曾被评为辅导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沧浪区“教育新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