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沧浪区教育局《二○○九年教育工作意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研兴教发展战略,紧扣“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目标的教育强区建设这一首要任务,努力体现教科研工作“研究、指导、服务”的价值和功能,实现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本学期要继续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加强教科研管理为基本保障,转变观念,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狠抓落实,为全区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主要工作目标:
1、继续在区教科室的带领下,配合完成《沧浪教育丛书二——校园读本系列》的出版工作。
2、以杨局主持的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区域推进语文自主创新教育研究”课题(简称“大语文”课题)为引领,认真做好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整体构建绿色校园文化的实践与研究》,重视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形成实验方法、建构实验体系、总结实验成果,全面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鼓励学校教师从研究范式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丰富性以及研究价值的广益性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研究进展状况。
3、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班”,并积极参加两个班的成员课题研究,做到资料的积累。
4、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区级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评选、先进个人评选、区学术带头人评选工作。
5、积极参加《沧浪教育》征稿,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文章,争取在各级教育部门主办的期刊上发表。
6、积极配合《教师思想组织工作研究会年会获奖论文集》《“区域推进语文自主创新教育研究”课题方案集》等专集的编写工作。
7、积极配合《区域教育科研制度集》的编写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教科研指导有效教学研究
1、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加强“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关系”的研究,从而营造绿色课堂文化。
(1)抓好“尊重、兴趣、主动、互动、发展”等几个环节来务实绿色课堂文化建设,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课堂沙龙研讨活动。让绿色课堂文化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发展和培养“敏而好学”的可贵品质。
(2)开辟“绿野心迹”教师博客,将教师的所感所思进行分享与交流,更好地推动绿色课堂的整体推进。
(3)绿色课堂要形成班级的“特质”文化,每个班级以学生的共性特长为依托,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体现出班集体蓬勃向上的风貌。
2、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目标,加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研究,从而培育绿色文明少年。
(1)丰富少先队活动。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进行教育。“绿色童心携手奥运”“护绿卫士在行动”“绿色科技节”等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提高文明素养与社会公德。
(2)推行“绿色阅读”活动,以学期为单位评选书香班级,阅读之星。“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明智、使人明理。
(3)推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整洁朴素的外表之下有一颗健康快乐的心灵。
3、以校园读本系列使用为途径,展示学校特色建设研究的阶段成果。
(二)健全教育科研管理机制
激活教育科研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任务设计具体,增强可操作性,分工力求合理,责任到人;健全科研网络,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资源开发及课题研究的整合应用;完善教科室服务机制,组织专题研讨、各项竞争、撰写论著等活动为课题研究展示服务;注重培植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三)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重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营造学习气氛,倡导行动研究,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者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推动全体教师积极加入教科研研究;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研究技能,发挥教师论文的宣传交流作用,鼓励教师将教研、科研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多思考;提升学校教科室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效能,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市、区、兄弟学校教科室的联系,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和学习空间,围绕全区重点工作、热点话题、难点问题寻找、改进工作思路,为教师提供信息服务。
苏州市友联第二小学教科室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