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过程记录:
一、由课题负责人传达课题研究的相关文件精神,领会本次课题研究的要求.
二、确定课题名称:《深挖延展,“处处留心”语用实践能力的研究》
三、成立课题小组,并宣布小组成员。
四、选题缘由: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素材,而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如何让语用变得积极有效?创设特定的语用情境,联系真实的生活实际, 建立起语文学习与生活理解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借助所学切实解决生活问题,使语用成为有源之水,变得鲜活灵动。
五、本课题计划分为阶段进行研究:
A.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建立组织,制订完善计划,开展理论学习。
B.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8年2月):
第一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全面启动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2017年8月-2018年2月):中期汇报,对前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梳理,展开反思性总结,听取专家意见,修订方案。
C.推广总结及结题阶段
第三阶段(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汇总材料;撰写总结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活动反思:
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进行研究 工作的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案要解决这样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研究;三是 怎样研究;四是预期成果是什么? 研究什么。当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后,该课题要研究什么,研究者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
制定研究方案,要知道撰写研究方案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一般来说,研究方案具体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题目(课题名称) 1、问题的提出 2、理论依据 3、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4、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的步骤 7、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 8、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