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三实验小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细则
为全面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确保完成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规定要求,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跑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首在体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加强对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的指导,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求体育教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每学期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开设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制健康。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四、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五、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全体学生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落实每学期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
六、健全责任机制。要统筹安排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督促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落实学校“健康副校长”的工作职责。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班级微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