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校务公开提高管理水平
友联第二小学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教育事业不断适应这种转化,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这个转化适应的过程中,教育战线上也出现了中小学校乱收费和乱订、滥印复习资料等问题,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甚至阻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面对现实,推行校务公开,实施公开办事制度,规范了办学行为,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1、.严把公开内容标准关。一是决策公开。包括学校的工作方针、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规章制度、基建项目、大型购置、奖惩办法、生活福利等重大事项决策,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或以其它方式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后,进行决定,并将结果公开。二是财务公开。学校的经费收支情况,要逐项列出清单定期公布。三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项目,包括教职工的聘任、辞退、教师转正、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教职工职称评定、业务考核、晋级晋职、评模评优等,在民主推选的基础上,将上级有关规定和办事结果公开。四是教学改革公开。包括学校编班、课程设置、教研项目、调查论证结果或实施方案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公开后执行。五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项目公开。包括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优秀生保送上学、特困生学杂费减免及困难补助发放情况等都要随时公开。
2、.严把公开收费关。根据上级规定采取了“一次性收费,两个公开”的办法。“一次性收费”,根据中小学收费项目和标准,开学时一次性预收一学期费用,学期末结算,并如实填写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发给学生家长,家长可凭收费卡拒绝学校临时收费行为。“两个公开”,一是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开。各级各类学校都把所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向家长及社会公开,便于了解情况和监督;二是公开每个收费项目的支出情况,增加透明度。每个学期末都公布收费的支出情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严把公开运行机制关。学校实行了“一定、二建、三有、四上墙、五落实、六结合”的具体操作办法。“一定”:学校制定了校务公开具体实施方案;“二建”:即建立了校务公开责任制、建立了群众意见登记簿和处理情况登记簿;“三有”:即有举报箱、举报电话、公开栏;“四上墙”:即领导机构、监督机构、规章制度、公开内容上墙公布;“五落实”:即校务公开办公室、设施、人员经费、活动场所落实;“六结合”,即校务公开同抓学校管理、财务整顿、思想教育、师资建设、领导作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
4、.严把公开形式关。学校明确规定了三种基本形式:一是公开栏揭示:学校财务、事务、学生收费、教师职称评定、先进教师评选等在公开栏进行公布。二是明确告知:学校对学生的收费,实行一次性收费,并且统一填写学生收费明白卡,对政策允许的收费、代收费,要详细填写,学生人手一份带给家长,让家长明白收费项目及标准。三是教职工会上公布。学校的财务、政务、教改、基建项目、校长任期目标等,都通过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或教代会,公布有关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实行校务公开以来,由于公开内容明确,学校实施办法切实可行,具体措施得力,因而保证了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5、.严把公开监督检查关。学校邀请纪检、工会、群众代表、教职工、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监督评议小组,保证校务公开的切实执行,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化解了校领导和教职工的矛盾。实行校务公开后,财务收支实行了日清月结,定期公布,教职工心顺了,班子团结了,教学管理严格了,学校上下都比较满意。二是促进了学校领导严格自律。实行校务公开后,学校领导的考勤、考绩、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定期向全体教职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这样,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地向廉政、勤政的方向努力,为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起到了表率作用,从源头上制止了不正之风侵入教育行业,得到广大教师和群众的拥护。三是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四是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另外,评优评模、教师调配等工作,严格在校务公开、民主监督下进行,基本上杜绝了批条子、找路子、送票子等不正之风,达到了本人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
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