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把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普及深化下去,已成为我校近年用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校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精神指引下,以市绿色学校条例细则为标准;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具体工作
学校在环境教育过程中,提出通过开展环境育人的活动,提高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溶入学校大教育体系之中。
(一) 环境建设致力营造清新洁净,催人奋进,洋溢着绿色希望的校园氛围。
1、 绿化地均得到绿化,无折枝毁木迹象。
2、教育基地要具备“二有”:有提供环境教育的活动基地;有供学生实验操作用的仪器齐备的实验室。
3、卫生状况优良,做到: 校园净化,课室整洁,食堂符合卫生标准,厕所干净,无臭味,无卫生死角。
4、污染得以控制污染源为沟渠、烟囱、垃圾桶、噪声等。
(二) 行政管理机制
1、领导重视。做到: ① 有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职责落实。② 把环境教育内容列入“学校规划”和“工作计划”中。 ③ 有检查、督促措施,年终有总结。
2、资料齐全。包括环境教育文件、计划总结、论文、教材、教案、录象以及单位订阅两份以上环境教育报纸、杂志等。
3、宣传教育。做到: ① 学校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各班有包括环境教育内容的宣传墙报。 ② 校园有环境教育宣传标语,阅览室有环保宣传内容。 ③ 植树节、爱鸟周、环境日等有主题宣传活动两次以上。 ④ 向师生、家长及社区宣传学校环境教育目标体系,使其明确方向,走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学校环境教育向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 教育过程 致力抓好“教育过程”这一关键环节,确保绿色环保教育目标如期实现。
1、充分利用现有教材(重点科目为思品、科学、社会)作为环境教育的基本载体,进行课堂渗透。要求: ① 上述四个学科在科计划、教案上有所体现; ② 渗透内容正确、结合贴切,并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 各科有不少于一次环境教育研讨。
2、把环境教育列入班会课程,每学期不少于一次环境教育专题班会。
3、积极参加各项环保活动。 ① 组织学生动手参与"三化"校园劳动; ② 让学生动手搜集信息,整理资料; ③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环保宣传、调查、监督活动,力求取得一定效果。
4、少先队、团委有以环保内容的专题教育,把环境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做到有活动方案,有工作计划和总结;“世界环境日”要有全校性主题宣传活动;有专题活动方案、活动形式和效果。
苏州市友联第二小学校
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