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1、例2,P58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选择一个问题出示: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提问:谁能解决“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两个算式:
28+17=45(男生跳绳的人数加上女生跳绳的人数)
17+28=45(女生跳绳的人数加上男生跳绳的人数)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男生跳绳人数和女生跳绳人数合起来,都等于?(45人)两道算式的和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课件出示等式:28+17=17+28)
2、观察等式,发现特点:
仔细看,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什么是相同的?
都是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同,和都是45。(板书:加法)
什么不同呢?
加数的位置不同?位置怎样了?(板书:交换)课件演示加数位置交换。
3、枚举归纳,积累感知。
我们再来观察两组算式。(课件出示两组算式)
18+17( )17+18 124+235( )235+124
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出示“=”号
上面的每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从上面的等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指名学生起来说。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我们已经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吗?(师课件出示3种表示的方法)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 ■ +▲
a + b = b + a
4、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刚才大家想出的等式都很好,不仅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而且比语言叙述更简洁。这个规律,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的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律。你能猜猜它的名字吗?——加法交换律。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小写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课件出示过程)
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加法验算)
5、适时小练习:
(1)运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96+35=35+( ) a+15=15+( ) 37+( )=59+( )
(2)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357+218 690+174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
回到操场,刚才是跳绳的同学,现在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23个踢毽子的女生)
师提出问题:参加体育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打算先求什么?会列综合算式吗?
课件出示:(28+17)+23
师:你给28、17加上了括号,表示什么?(先算28加17)先把跳绳的人数合起来,再加上踢毽子的人数。
还可以先求什么?(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现在算式该怎么列?
28+(17+23),现在括号加在了什么位置?表示什么?(先算17加23),也就是先把女生的人数合起来,再加上男生的人数。
两道算式都能求出参加体育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会计算吗?要求:一、二两大组算第一题,三、四两大组算第二题:
汇报:两道算式都等于68人,得数相同!
2、比较异同点,连成等式。(出示:(28+17)+23,28+(17+23) )
两道算式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第一个算式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第二个算式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师小结: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
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指名学生说。三个加数一样,加数的位置相同,和也相同。
交流:如果请你来计算,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感知众多案例,积累感性认识。
老师这里还有两组算式,注意看!(课件出示: (13+45)+25 13+(45+25) )
猜一猜,它们的得数可能会怎样?
同桌分工,一人算一道,看看结果怎样?
汇报:左右两边得数相同,连成等式!出示“=”号。
再看。(课件出示:(36+18)+22 36+(18+22))
它们的结果又会怎样?你愿意计算哪一道算式?(18+22整十数)
汇报:左右两边得数相同,连成等式!出示“=”号。
你们是不是隐隐约约发现什么规律了?能说说吗?(出示三组等式)
(28+17)+23 = 28+(17+23)
(13+45)+25 = 13+(45+25)
(36+18)+22 = 36+(18+22)
仔细观察这三组等式的左右两边的算式,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这三组等式中都是三个数相加,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右边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怎么样?(不变)。
师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4、归纳加法结合律
这个规律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加法运算律——(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需要几个字母?(3个,a、b、c)
你能用字母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板书:(a+b)+c=a+(b+c))
四、巩固练习
1、火眼金睛
(1)下面的等式中哪些应用了运算律?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① 82+0=0+82
② 4+5=3+6
③ 47+(30+8)=(47+30)+8
④ 84+68+32=84+(68+32)
⑤ (24+15)+25=24+(20+20)
⑥ 75+(48+25)=(75+25)+ 48
重点点评第6题。 ⑥75+(48+25)=(75+25)+ 48
课件演示这一题既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又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在计算时你愿意用左边的算式计算,还是用右边的算式计算?为什么?
(75+25)+ 48 75+25=100 比较简便
看来,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对我们计算得又快又准很有帮助。
2、那么,现在请你选出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75 47 19 23 38 56
62 44 53 25 81 77
指导学生,可以注重看个位上的数,凑整十。
3、 算一算
480+325+75 480+(325+75)
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 你觉得哪一边的算式算起来更方便?
师:课件出示计算过程,运用了加法结合律。325+75=400先算出整百数比较简便。下节课,我们还要专门来研究加法中的简便计算。
4、现学现用
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96+35=35+□
204+57=□+204
(45+36)+64=45+(□+□)
560+(140+70)=(560+□)+□
560+(140+70)=560+(□+□)
指名学生起来说,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5、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72+16 (75+25)+48
75+(48+25) 84+(68+23)
(84+68)+32 16+72
指名学生回答。
(84+68)+32 84+(68+23)
不能连!为什么?(三个加数中有一个不同了)哪个加数不同?一个是32,一个是23,既然两边不等,那你知道哪边大吗?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看题要仔细)
6、大显身手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5+( )=75+( )
X+y+( )=( )+y+30 = y+( )+( )
( + )+z = x + ( y + z )
13+24+36+67=15+25+( + )+( + )
7、游戏
师:我们轻松一下来做个游戏,我们班里有多少人?( 人)那老师就是班上的()号,老师想和班里的?号,?号,?号,?号做朋友。你猜猜老师为什么要和他们交朋友?(凑整、简便)
师:你是几号?你想和谁交朋友?
8、开放题
师:现在老师这边有这样一道题。
(课件) (64+□)+27=64+(□+27)
师:(1)玩了刚才的游戏,你觉得要使左边的计算简便可以填什么数?
(2)那要使右边的计算简便,可以填什么数呢?
师:是啊!学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同学们还要会灵活运用!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